通過現有的技術對實驗室進行改造后可以實現對實驗室全天候智能化的管理,但是隨之而來的是制度方面的建設,通過制度的建設可以來進一步地對實驗室進行更好的建設。
現在通過對期刊論文的檢索發現,大部分智慧型實驗室的建設都是基于技術方面進行探討,從技術的角度來對實驗室進行構建,但是光有技術建設還是不夠,要從管理的角度來考慮建設智慧型實驗室,不但要使用技術手段來提升實驗室的管理水平,還要從制度建設方面著手。從兩方面來實現智慧型實驗室建設。
支撐智慧型實驗室建設的現有技術
1、物聯網技術
物聯網技術是把設備的相關信息通過RFID射頻技術發送到網絡中,按照一定的協議例如SNMP,由網絡管理軟件對設備進行管理和維護的一種網絡新技術。
在智慧實驗室建設的過程中物聯網的三個特性全面感知、可靠傳遞和智能處理為實驗室設備和管理平臺之間打通了一條通道,通過這種方式,實驗管理人員可以快速的獲取設備的各項信息,包括存放位置和性能。
2、虛擬應用技術
虛擬仿真平臺的建設也是智慧實驗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虛擬實驗平臺面向全校,充分考慮多種技術的融合,以實現全校虛擬實驗資源的整合,通過網絡技術環境的搭建,實現實驗資源的整合與共享。
3、底層的網絡支撐技術
智慧實驗室的基石就是網絡技術,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給智慧實驗室建設帶來了新的局面,包括無線網絡技術,4G通信技術等,通過這些技術實現硬件和數據的傳輸。